海角7號 

台灣@導演:魏德聖@2008

話説這部電影可算是震動了2008年的台灣,甚至餘震到馬來西亞。一提起【海角七號】,似乎愛看電影的朋友和新生代年輕人都知道,甚至連家長都略知一二,可見宣傳達到的效果真的很不錯。看完了這部電影的感言是,過分期待這部電影了。不是電影不好,而是過分被媒體渲染之下,總結:雷聲太大,雨滴太小。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電影開場,憤怒的開場白:“我操你媽的台北!”,他把吉打給砸爛、他開著電單車離開大都市的台北,回到不起眼的小市鎮、他在父親安排之下當起沒負責感的郵差、而後他因著日籍美子而回到舞臺上演奏起他的吉打當中發生了許多的事故,最終看到他的改變,在愛情國度裏他留住愛情、他也終于把那海角七號的信件,交給了收件人。

 

故事其實很簡單,但是我更加喜歡電影的主軸,透過海角七號的信件講述著那段淡淡的愛情。藏在電影背後,鋪排了激昂的搖滾青年和信中細水長流的愛情,成了對比的節奏,我喜歡這樣的對照。

 

【海角七號】以音樂為喧嘩,選擇了音樂底子的范逸臣為主角,觀衆多了一份期待。故事中的跨年齡層面樂隊手,整體看來蠻諷刺的,不過電影還是完美的,不專業且無節奏感的一群老、少樂隊手,最終在電影腳本中演奏成功。似乎聽到另一個呐喊:音樂是跨年齡,並不是專業据有的,業餘也會有一種可能。我想這也能刺激時下愛好搖滾樂者,專業還是不專業都罷了,我們都有一個可能性的成功和突破。另一個小插曲,會不會也就是這樣,【海角七號】也打破了台灣本土電影的人潮呢?

 

搞笑的場面依舊有,不起眼的角色其實都有他的潛力。看完了這部電影,留下最深刻的不是搖滾有多精彩,人物有多麽出色,海邊舞臺如何地吸引人,倒是那封海角七號的信抵達了女主人的手中,在橙黃簡陋的小屋中,老人家默默拿起了那封信,收到了每一筆每一字句的愛情,為她老去的歲月中,安慰了那一段等待中的愛情。

 

【海角七號】談愛情,說音樂,它很搖滾,也很抒情。我一直很好奇【海角七號】有什麽魅力,能突破台灣本土的電影,看完了電影后,要是問我有什麽特別點,我只會告訴你,不要參雜了太多的評語與宣傳效應,就只是用心純粹看這部電影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味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